5月9日下午,应文学院邀请,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江弱水教授在菱湖校区教学楼315教室作题为“文学阅读中的语言敏感”的学术讲座。文学院党委书记方锡球教授主持讲座,文学院各年级学生和部分教师共120余人聆听了讲座。
江弱水教授首先讲到工具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别:工具语言旨在传达信息内容,语言自身只是通道;文学语言则关注语言本身的形式,文字本身自成一个独立的本体世界。接着,江教授用一系列可资正反对比的古今中外的小说、诗歌、散文文本为例,具体生动地讲解了文学语言的优劣之别。江教授追溯至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学运动,认为胡适和鲁迅分别代表了新文学语言的两条路径,他以胡适的新诗《希望》和鲁迅《野草》中的段落为例,说明以胡适为代表的欧化语言,学习西方语言中的逻辑关联,造成语言成分繁冗多余,反而降低了语言的文学性;以鲁迅文学为代表的语言则在白话基础上继承古典语言遗产,体现出较高的文学性。江教授将文学语言比作美食,营养成分固然重要,但滋味才是决定美食之为美食的关键。江教授深入浅出,各种文学文本例证信手拈来,讲解细致生动,同时音调抑扬顿挫,韵律悠长,又风趣幽默,使听者时而陶醉,时而捧腹,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精彩纷呈的文学启蒙课。
方锡球书记在讲座之后做了精彩点评,指出江弱水教授的讲座“见才华、有趣味、有功夫、有视野”。江教授旁征博引,会通中西古今,由浅入深,娓娓道来,既体现出渊博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又体现出高超精妙的授课技巧,让人始终全神贯注、兴味盎然,讲座结束时意犹未尽。之后,江教授回答了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与部分教师做了深入交流。
江弱水教授简介:江弱水,1963年生,安徽青阳人。1983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1999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卞之琳诗艺研究》、《抽思织锦:诗学观念与文体论集》、《中西同步与位移:现代诗人论丛》、《从王熙凤到波托西》、《古典诗的现代性》、《文本的肉身》、《秘响旁通:比较诗学与对比文学》、《湖上吹水录》、《诗的八堂课》等,并有诗集《线装的心情》与随笔集《陆客台湾》、《赖床》。曾获“十五届华语传媒大奖”年度文学批评家奖,《诗的八堂课》获“花地文学榜”2018年度文学评论奖,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好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