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浙江省美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华美学会青年学术分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彦顺于红楼二楼会议室做了一场题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时-空语法”的讲座。该讲座由文学院院长汪祚民教授主持。出席会议的还有文学院党委书记方锡球教授以及文学院师生四十余人。
刘彦顺教授首先由题目中的“语法”二字切入,指出该“语法”并不是语言学意义上的语法,而是一种思想语法、哲学语法,它是建立在绝大部分的思想和哲学都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这个基础上的。更精确地说,该语法是一种意义语法,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科学、宗教、道德和审美。刘教授认为,如果某种语言能够合理地、完善地传达出科学、宗教、道德、审美的意义,那么这种语言就是合乎意义语法的语言。接着,刘教授将这四个方面与真、信、善、美相结合,对抽象的理念进行了具体化的阐述,并着重强调了审美的意义在于善待自己的感官。随后,刘教授以《忏悔录》为例,详尽地说明了好坏语法的区别,继而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中国古典美学的语法。刘教授提出,中国古典美学的语法主要有三种,即流畅性语法、同时性语法以及时-空语法。流畅性语法可以说是一座未被发掘的金矿,它与时间意识及整体性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性语法则主要体现在唯物与唯心之间的主客体不能分离的区域中,与中国古典文学历来重视的“感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于时-空语法,主要是指构成艺术作品的所有要素之间达成整体性、空间性的位置关系。
汪祚民院长在做总结时谈了三点体会:首先认为刘教授从语言学的语法谈到现象学中的语法,再谈到美学中的语法,逻辑清晰;其次指出刘教授的讲座内容翔实,从《易经》到《忏悔录》,可谓贯通古今中外;最后谈到刘教授的看法独特,在传统的真善美外增加了信,并让大家从语法等概念这一个角度认识美学,对我院师生都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启发性。
最后刘彦顺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更深层次地互动讨论。整场讲座视野宏阔,内容充实、逻辑缜密,受到大家一致好评。(文学院 郑晨晨、于莉)